河北将在三年内完成省属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
初露头角网
2025-04-05 08:02:58
大其心就是突破主客、内外的界限,不要局限于自家形体之内以自小,而是放开心胸体验天地万物皆备于我。
而伦理道德不能只限于外在的规范,而应出于内在的目的。人之所以为贵,则在于人能推,能思。
[1] 这句话是中肯的,体现出对人类未来的关心。在所谓前工业即农业社会的中国,这个层面确实构成儒学的一个显著特征,甚至在进入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还仍然发生了作用(比如家族企业),其表现就是以血缘为根基的亲情关系。正是这种传统美德构成人们持久的道德生活。但天德又有超越性的一面,作为生命价值的创造之源,它是无限的、永恒的,因而具有神圣性。现代社会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不是价值相对主义者,但我们承认文化价值包括道德价值是多元的。其中,亲情关系固然是基础,无此基础则其他关系无从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亲情确实是儒学的特色。它的思维方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是单一的或直线式的。
按照这种思维,天人是合一的,但并不都是神秘的,也不是没有任何规律的互渗律。事实上,《易经》中有些卦明显地表现出天命论一类的神秘主义思想,以说明天人之间的关系。它所涉及的问题,正是天人之际的问题。由于《易经》所强调的主体性,不是以主客体相对立、相分离为特征的,而是以主客体相统一、相融合为特征的,因而,它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绝对主体性思想。
唯有上六爻震索索(疾速之意),视矍矍(惊惧四顾之意),征凶……意思是在这个时刻从事征伐战争则有凶。即便是休谟那样的经验论,虽然否定了因果律,却要从人的心理知觉或心理习惯作出解释,并不是毫无说明。
这些关系既不是预定的,也不是必然的,倒不如说是随机的,或者是或然的。这种思想从原始八卦中已经看得很清楚。这实际上是一种人学形上学。而任何一个主体卦,既象征着主体事象或活动,却又包含着对应的客体物象或运动,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六三爻说:震苏苏(迟缓貌),震行无眚(灾)。我们已经说过,这种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思想,还有神秘主义的外衣,其中还保留着原始思维的形式。它把人与自然界统一起来,并在统一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规律,《易经》卦爻辞所提出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类生命为何产生、发展和实现的问题。人之道即仁义,则表示社会的人伦道德。
它虽然被说成是天地之德,却是靠人来实现的,没有人,天地之德便无从说起。因此,卦辞非常明确地说:谦,亨,君子有终。
命即体现了目的性,但是真正说来,这所谓目的性是靠人来实现的,这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比如师卦,既是军队,又是军事行动。
心理学家荣格对于《易经》思维给予极高评价,并把它命名为同步原理思维。、这种根据同步原理的思维,在《易经》中达到了高峰,是中国人总的思维方式的最纯粹的表现。元、亨、利、贞四德之说,为儒家的道德形上学提供了理论发展,但是人们常常从实体论的观点去理解、去解释,其实,这不是实体论的问题,而是存在与功能的问题。这就把宇宙本体论问题变成自我完成、自我实现的实践问题。重要的是,它们只能在每一卦中存在,而且起功能作用。《易经》的符号系统带有很大的神奇性,使后人和当代人不断进行推测和研究,后来的象数学就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
卦辞和爻辞不再把雷声以及惊惧感作为天人之间的某种神秘关系去描述,而是作为一种正常的现象去描述,而在现象的背后却隐含着生命的意义。无论卜筮也好,预测也好,无非是找到某种说明,以应付环境,决定行为,并满足精神上的需要,而纯粹的偶然性和无联系是什么也不能说明的,更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易经》主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摆脱占筮的形式,直接由主体实践来说明一切。比如谦、复、无妄、颐、恒、艮、节、小过、蛊等卦,在这方面有非常具体的表现。
其中,初六爻之谦谦君子,六二爻之鸣谦(以谦而鸣),九三爻之劳谦(以谦而劳作),六四爻之撝谦(撝,施也,为也),以及上六爻之鸣谦,都是吉爻。《易经》思想也不是机械因果论思想。
但这不是消极地顺应天命,不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是一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的发挥。我们很容易看到,六十四卦的卦名,明显地表现出有机整体论的思想特征。这就是《易经》的天人之学。主观地说,则指出君子所应遵循的生命原则。
二者表现了同一个生命过程。这种寓意或隐含的意义,说明人和自然界的生命过程具有内在统一性。
至于强调主体实践方面,那就更加突出了。这种有机论的整体思想,正是《易经》天人合一论的最初形态。
在它看来生命来源于自然界,并且一刻也没有脱离自然界,二者处在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之中,是一个双向交流的有机整体。它认为,自然与社会、天与人,有一种同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以类相从。
自然界是一个永不停息的生命过程,龙不过是它的象征,这种生命过程体现在人类,便是乾乾君子,更直接地说,君子应透过龙而体验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就人而言,以继承天的道德目的为职责、为使命,故说继之者善也。比如节卦( ),是讲节俭的,节俭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由来尚矣。从一定意义上说,《周易》是总结我国古人经验和智慧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方向。
《易经》中的象,本身就是知觉表象性的,其意义则是隐喻性的,它并不是纯客观的物象或现象。性命之德是天所命之德,它不是外在地命令,而是内在地赋予,君子人格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内在地具有这种德性,问题只在于他能不能尽之、行之。
按照这种思想,在天与人之间,有某种既非机械论的又非人力所能改变的神秘关系。为什么靠人来实现呢?因为在《易传》作者看来,人受命于天,便具有向善的目的。
这里提出主体思想,是否同整体思想有矛盾呢?我认为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周易》所以能够成为群经之首而在中国文化中享有最高地位的原因所在。